首页 平安传 下章
第344章 闭上眼睛片刻
  而且杨士奇最明白的不是这种事,而是内部被清理的有实权威望的大臣下场,不仅仅是性命的问题,肯定事先要身败名裂。

 否则,皇帝和诸臣岂不是自己承认是昏君和佞?只有昏君和佞才会害死自己的忠臣。就像太祖时期的李善长,牵连而死的几万人,没有个说法岂不是冤杀?

 杨士奇不敢断定叛逃的结果,但可以预见到自己在宣德朝的下场…一个选择因为另一个选择实在糟糕而具备了竞争优势,而且所谓叛逃,因为同是大明宗室而在气节上的制约就更小。

 ***没有人知道当初真正怒朱瞻基的是张宁的书信里那句“当今宣德皇帝无甚本事”至于背叛与不信任的猜忌都比不上这一句话的效果。

 那句话确实有污蔑之嫌,因为太宗的偏爱、朱瞻基算得上一个见多识广而有头脑能耐的帝王,但他确实也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皇帝,且养尊处优惯了,免不得仍有一些年轻气盛和自视甚高的心态。

 于是竟然有人这么明目张胆地鄙夷他,加上本来就有几次失败的羞在心底,骤然发怒在所难免,实乃人之常情。***当然假如拿这句话在以前说仁宗朱高炽,朱高炽多半不会在意。

 因为朱高炽生前本来就体胖又表现木讷,长期不受长辈兄弟待见,更是多次被汉王弟弟给气受,他都习惯被鄙夷了,很沉得住气的一个人。

 数之后朱瞻基火气稍缓,这才回忆起杨士奇以前的事,杨士奇作为仁宗(朱瞻基父)的东宫故吏,于永乐一朝数度因为保护仁宗被牵连下狱,和先帝的感情很深。

 可是事情进展到现在,开弓没有回头箭,极难挽回了。朱瞻基心中的猜忌也并未解除。杨士奇和仁宗的感情基础,隔了一代后到宣德朝,着实就淡化了很多。

 事情只好任由这样发展下去,朱瞻基准备按照规则一步步进行,朝臣才进行到拿杨士奇的儿子开刀一步,这才刚刚开始。不过朱瞻基是将此事一直挂在心头的,早上办公时才特意问王狗儿,杨士奇在做什么。

 王狗儿说他一早就去了扬州的礼部行辕办公。一切都很正常,杨士奇还没到被停职查办的时候,他就只能照样过下去,只不过随时都有监视他动向的人。***事情开始之前往往都有迹象,最明显的就像杨士奇倒台前纷纷而来的弹劾奏章。

 还有非常不显眼的,墙上原本有的几盆花,某一天突然不见了,可是这种无关紧要的事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几乎不可能。

 大明地方官通常三天才会升一次堂问案,不过京官却每天都要上直,通常十天才能休息一次。杨士奇第二天依旧如往常一样出门,在官署行辕呆了一整天,要等下直才会出门坐轿回家。

 桃花仙子已在红药桥附近准备多时,因官吏们自北城河行宫南行、必过此桥。他们带着一辆马车停靠在河边,周围的随从故作一番百无聊赖的状况,有的人在往河里丢石子玩,有的人在相互闲聊,就好像是在等人一样。这红药桥又叫廿四桥,有盐商取唐诗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之意,在这里重建了诗歌里的建筑,认为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的名称。

 马车里的桃花仙子穿着圆领长袍,梳着发髻戴着纱帽,以轻纱掩面,时不时瞧外头的情形。她的对面坐着一个很丑陋的人,正是太监王振。桃花仙子道:“我们如果叫王公公下令撤了盯梢的,将来一旦出事要追查到底,纸包不住火终究危险。

 或者被番子细作发现后,再叫你们强下来,照样是惹人怀疑的。这种法子着实是强人所难。所以让王公公亲自来一趟,把厂卫的人手布置详细告诉我们,如此就算出了什么事,也很容易找到担当责任的人,天知地知你知我知。”

 王振没有提出不,他已是得了王狗儿的首肯才来干这件事。正如桃花仙子所言,王狗儿和王振都觉得这样参与密事风险不大,他们没有任何尾巴在外面,加上王狗儿的权势到时候很容易把后果嫁祸他人。

 “过桥之后,整条街附近就有七个人。”王振不动声道。一段路上就有七人盯梢杨士奇,而且是长期这么看着,这已经是极高规格的监视了,也只有首辅这样的大人物才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。

 “桥边河中间那个亭子看见了么,名曰宛在水中央,里面那个没戴帽的汉子是一个,从亭子里可以看到桥上和桥两尾的一举一动。”

 “接着泗水街东面最高的那栋茶楼,这里只能看见楼,看不到临街的窗…只要从北开始数,第三扇窗户里头有个咱们的人盯着。此处居高临下俯视这一段路,可以监视局面势头。”

 “另有一人在街口牌坊底下闲逛等着,一会儿杨士奇的轿子过桥,便交给这边的人了,牌坊底下的人会不远不近地混在人群里跟着,纵向观摩街上的情形。”

 “最后一班人是布置在泗水街中间的岔路上,一共两拨人,都在泗水街西侧,可以看到东面茶楼上的动静。第一拨人最多有三个,如果有什么情况,茶楼上的人在高处发信号,则由这边人多的一拨派人去支援。”

 桃花仙子默默在心里记着,虽说是七个人却是五个哨点,只要记住数字就不会有遗漏。她听罢又叫王振重新再讲一遍,然后才确定下来。她不说了一句题外话:“高低起落、纵横错盯得那么死,这些人是王公公亲自布置的?”

 王振微微尴尬道:“今早上皇爷还问干爹杨士奇在做什么,皇爷关心的事儿,干爹不能不用心安排好,不然要说他疏忽大意,谁来担这个责任?”

 “王公公所言极是。”桃花仙子道,她又掀开帘子下令道“你们赶着车慢行,从泗水街上走一遍,我在后面步行跟着。”

 接着他们从泗水街亲自走了一遭,桃花仙子心里便已经有了计较。要说番子们盯得确实死,而且每一处的暗哨都不好发现。

 但是手里掌握了他们详细的部署之后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,敌明我暗,六七人无法真正做到一条街上完全无盲点。桃花仙子走惯江湖路,没有什么深思虑的习惯,看准了就干。***

 不到酉时,杨士奇的轿子就如期出现在了廿四桥头。只是寻常的上下直,并非正式出行那般讲究排场,因此也没有什么“肃静”“回避”一类的牌子。除了一顶轿子,外面一共就八个人,抬轿的四个,前后各二个随从步行。

 不过只要是轿子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,几乎可以断定是当官的。因为商人在律法上不准坐轿,有些规制虽然渐渐失效了,但商贾百姓就算想坐轿子也总不能正大光明。

 扬州繁华,路上行人很多。一切看上去就风平静,就好像无数个平静无事的旁晚,不知情者谁也看不出市面上有什么玄虚。

 轿子如常过了廿四桥,街中间的行人纷纷避让有身份的轿子,不过偶尔也会遇到同样的轿子、马车或贩夫走卒的板车,缓下来小心过去。

 泗水街不是墨线一样直,形状自然弯曲。轿子刚刚转过一个弯,忽然就见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子从街边西侧走了出来拦轿。前头姓王的杨府管事忙道:“停、停轿!”

 这个点正好是个死角。桃花仙子从街边西侧出来,同在西侧的茶楼虽高却被铺面建筑挡住视线看不到,宽大的房檐也正好挡住了轿子。

 附近没有岔路口,不属于横向布置的眼线监视范围。后面为了不被发现、保持距离尾随的密探在转完后暂时也离了视线,但一定要快,否则稍有迟疑就要被看到了。

 桃花仙子为了不引起路人的目光而出蛛丝马迹的迹象,没有跑,而是疾步快走至轿头,并对前面装束不同的管事说道:“罗姑娘认得我。不要停,马上走。”说罢径直开帘子,俯身钻了进去。

 轿子很快就重新被抬着行进了。这时桃花仙子才发现里面除了杨士奇和罗么娘,还有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。她顾不上问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,赶紧从后面的里观察外头的情形。

 只有一小会儿,她便从茫茫行人中寻见了那个尾随的眼线…什么事都没发生,证明那细作并未发现异常,否则桃花仙子的人会在不得已之下出手。

 杨士奇正打量桃花仙子,罗么娘道:“你怎么到大街上来碰面?随时都有鹰犬细作的。”“现在不是解释原因的时候,我只告诉你们,方才没有细作发现。”

 桃花仙子表情微微紧张,但敏捷从容的表现实属不易,何况是个妇人。她马上便道:“我现在说等会儿的安排,二位要听我的,失礼之处得罪了。

 等我叫你们下轿,你们就跟我下去,动作一定要快,然后跟紧我走,轿子则继续前行…这个孩童?”罗么娘道:“约定好的,发出信号之后的次,便是今天你们就会出手,并约定叫我也留在父亲的轿子里。

 所以我们便将这个小孩带上,他是管事的独子王越。管事要留下来稳住善后,恐受牵连,所以将独子托付…”

 “行了,孩子带上是吧。”桃花仙子打断了她的解释,然后对那小孩说道“你不能哭不能闹,乖点听罗姐姐的话。”

 那孩子只有几岁,表情却异于常人,睁大着眼睛很懂事地点头。桃花仙子深呼了一口气,闭上眼睛片刻,然后长长地呼出气来,说道:“但愿运气再好一回,不会出什么差错。”***

 前头的拐弯处有家面铺子,在门口搭了一个棚,占了街边的地面,炉子案板都摆在外面,锅里热气腾腾的正煮着东西。 M.daGeXs.COm
上章 平安传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