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平安传 下章
第272章 极目望去
  年轻的姚二郎已被煽动得浑身热血窜,激动地拔剑大呼道:“誓死追随湘王,为朱雀军死战不退!”

 众军又是一阵高呼,请战之声络绎不绝。这时张宁已经从偏箱车上下去了,号声随即响起,各部各回阵地,整军备战。

 千总以上武将按照往常的规矩骑马来到中军见主将,姚二郎也在其中。中军锦旗列列,有黄的有红的,大多只是朱雀军的特定标志图案,也有写着字的。

 众将齐聚一起,眺望着战场。姚二郎顺着表兄的视线方向看去,只见远处人山人海,横向依次摆开,多是方形的阵型,同样旗帜遍野,左右展开极广几乎看不到头尾。

 “除了中军卫队,左右各列三部。永定营后哨和常德营后哨分列后方左右作为预备队。骑兵团部署在左翼,虽然敌军马队主力在我们北方右翼,但骑兵团不应以对抗马队为要,而因伺机大破敌营。”

 张宁分派各将。各型炮队也作了前期部署,众将适时提出一些问题,张宁和参议部的官僚一一解答,让大伙清各自的作战目的。

 姚二郎的父亲姚和尚也在场,他是参议部的官,不过平时十分低调,很少参与政务、倒变得十分信神灵,作用是对于辟教一系的将士有着威信约束作用。

 而姚二郎的职务本是常德营指挥使,平时节制全营训练。但军队在战时组成“部”曲之后,各部由中军参议部直接指挥,姚二郎便实际统帅常德营主力左、前二哨一部。

 因为常德营在整个朱雀军中不算主力,所以他的部队被安排在左翼倒数第二个位置。激动人心的鼓动之后,大伙儿便各自忙活着准备来。最后一次清洁械,装填好弹药,中下级武将们四处提醒注意的问题,检查准备的东西,一片紧张繁忙。

 常德营这些菜鸟士卒以前出过很多问题,比如有人在战阵上完弹药,把铳口朝下,结果铅弹倒落出去了,等到齐的时候就只能听听响,或是完全就打不响。

 不过经过训练实战了不短的时间,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。姚二郎抬起手臂,抓着一块绸巾停顿了稍许,转头道:“东风,比较小,咱们是顺风方向。”

 部将侍卫们听罢都以笑脸回应,出积极的心态。接下来姚二郎便下令所部原地坐下休息,按照战前的小议,全军要等待至少半个时辰,瞧瞧敌军是否要主动进攻。时间在较为平静中流逝,对面坡上的朝阳以地面为对称,升起的相当快。

 盯着它好似没怎么移动,但过一会再看,就会发现又升高了一些。冬日的朝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,又不热,这时节在白天的气候还是相当好的。

 过了不久,姚二郎发现自己面对的那方一众敌军开始移动起来,缓缓面推进。果然他们沉不住气了么?可官军竟然用步军进攻,却不知意何为。因为官军的重炮移动和架设起来比朱雀军的各型炮都慢得多,他们的步军要进攻很难得到炮火的支援。

 这时两名传令兵举着三角旗策马冲来,大喊道:“中军令,常德营左前二哨,步、炮前设,准备敌反击!”

 姚二郎叫侍从去接了一面令旗,确认收到命令,那传令兵才返回。“各队听令,卸下包袱,上前一百步拒敌,炮队准备!”姚二郎大喊道。

 将士们便纷纷把身上的随身粮袋、备用兵器、工具等物放在营地上,轻装向前移动布阵。姚二郎的部队也是常规步军装备,火器、长为主,另分别装备有一些刀盾、短等物,配备野战炮队一队。在人马的移动中,厮杀终于要开始了。毕竟这么好的天儿,干等确实浪费光。***

 在兵马集结后,于谦向张宁请求能到中军观战,张宁大方地同意了,并允许自己站在他的身边。陪护在于谦旁边的三个人中有一人虽然穿着灰色的男子袍服、头戴帏帽,但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女子。

 他明白如果自己有什么异动就会被擒住,甚至被杀掉。中军方形大旗的位置,摆放着一些装载各种物什的车辆,主要有鼓号旗帜等物,甚至摆放着可供写作的简陋木案。

 其中的五三角旗应该是做令旗用的东西,在张宁及一些官员身后,站着四排穿着青红相间衣服的军士,各配有马匹,人数估摸不下一百五十人。

 于谦见他们的衣着色彩和将士不同,估摸着传达军令的人,他第一次见识到指挥一支万人军队需要如此多的传令兵。同时“叛军”的指挥系统相比官军也相当庞大,至少有十几名文官和二三十书吏组成,而武将们在此聚拢了短暂的时间都相继散去了。

 在此地四周,各方向都陈列着几排步兵,总人数应在五百人以上,大约是中军卫队。这些士卒在于谦看来已属精锐中的精锐,他们的队列笔直如用木匠的墨线量过的一般,整肃比皇宫的大汉将军仪仗还要整齐。

 但于谦认为真正能护卫中军安全是后侧的两个方阵,两支人马与中军的距离相当近。他们虽然在后侧,但如果官军近到中军位置,很近的距离能迅速增援,官军如果不先击溃这两股人马是难以危险到中军的。

 相比之下,其它的方阵之间间隙相当大,至少相距数百步,或许“叛军”这么部署是为了尽大可能地左右展开,饶是如此正面也比较窄,左右翼相当不安全。于谦最感兴趣的还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张平安,但他只是用不经意的目光打量着张宁。

 那人正在下达着简短而快速的命令,好像许多话根本没有经过思索一样,当然也没有别的废话,每句话都应该十分简洁。气氛变得有些紧张,因为战役似乎要开始了,对面的官军正在移动,这边的一股军队也在调动。

 张宁的表情坚定而从容,精神很好的样子,还带着一丝冷酷。总之看起来有点呆板,但于谦觉得此人的内心想法是相当丰富的…

 带着全部的实力,放弃了所有既占领的地盘、没有后续补给,只为了得到与兵力数倍的官军决战的机会,这样孤注一掷的做法极其丧心病狂。

 一个人如果没有极大的野心和望,难以想象能干出这种事来。于谦心里大胆地揣测,此人肯定想要得到所有他该的的不该的,才能足其野心。

 接着于谦便大致观察了一下战场上的光景,他认为薛禄还是很有优势,主要体现在兵力人数而造成的布局上。

 薛禄的左右翼摆得很宽,加上有骑兵优势,两侧是绝对占便宜的。而且视野所及之处的人马虽然壮观,却并没有五六万人,可以揣测薛禄在中央纵深上也有安排。

 相比之下,叛军处于极易被包抄合围和局部突破的劣势下十分不利,除非他们消极防守,只要一进攻就会出现漏。虽然于谦知道叛军在火力上有优势,但只要薛禄运筹得当,抓住了战机予以重创也不是不可能…

 武侯薛禄就是于谦在皇帝面前举荐的武将,他对薛禄的才能还是持肯定态度,认为他能发挥出战阵上的才能。所以从目前看来,官军的形势还不算悲观…当然如果于谦自己尚在其位,他根本就不会打这一仗。

 张平安没办法他走到对决的境地。为何要与叛军急战?拖延本身就对官军有利,非得要舍己之长、无视敌军之短?薛禄还是立功心切了。或许他根本就没搞清楚全盘大局,只是为战而战。

 若喻天下是一个棋盘,这里的大量兵马也只是棋盘上的几颗棋子而已。对面的一众人马向前推进了一里地开外便停下来。轻重炮也相继移动,虽然看不甚清楚,但那些移动的战马拉运的东西肯定是火炮,不然想不出有什么东西需要用战车运到前线。

 果然官军那一股步军并非直接进攻,于谦也不认为薛禄能愚蠢到用一股步军单独进攻朱雀军的境界。

 薛禄的意图多半是想从叛军的左翼(南)打开局面,侧翼明显对官军有利,薛禄主动从侧翼开始目的是挑衅与叛军接触。

 双方主力相距至少四里余地,如果不继续向前推进,根本就打不起来。饶是官军一部向前推进了一里,两军仍然在大炮程之外,暂时尚无接触的可能。

 就在这时,张宁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:“传令常德营分兵一半尝试与左翼敌军突出部手。”

 紧接着他身边的朱恒就召集官员分派道:“拟军令,姚二郎所率常德营前二哨、即左哨右哨兵马为左翼前锋,护送骑炮大队及所属长管炮大队推进二里,抵达低谷地,即发起对官军突出部炮击。

 拟令,常德营前哨后哨部,自姚二郎部左后方向前推进,等待进一步调令。拟令,左后翼冯友贤骑兵团整军备战,等待进一步调令,各部接到命令后在情急下有理由便可适时作出调整…”

 于谦此时才明白过来,为何叛军统率组成有那么多人,他第一回见识这种方法,不由得大为惊诧。张平安的一句军令,在其主要“幕僚”的安排下,又再次细化为对各部的准确命令。

 二人好像还很有默契…据于谦所知,那朱恒本是汉王麾下的大臣,投奔张平安的时间并不长。

 这还不是其指挥系统的全部,其幕僚们分别拟好军令之后,又各自由书吏具体安排传令兵数人,好像每一道命令都有书吏记录在案、包括对传达军令的军士名字。

 骑马的青红衣衫军士分批出动,过了不久,在鼓号声替一阵奏鸣之后,果然就见左翼远处的叛军人马开始了调动。一些人马陆续开始慢慢移动,就在这时,南方传来了隐约马蹄声,极目望去,只见旷野上出现骑兵部队。

 那些马队应该是官军,因为只有官军的军队才布置得那么远。火器、步、骑协同作战,于谦觉得薛禄已经发挥出了他应有的水平,当初追随永乐大帝在北疆征战的经验他没有忘记的。 M.daGeXs.COm
上章 平安传 下章